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7月17日,浙江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州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名單宣布了浙江科技大獎、浙江省自然科學獎、浙江省技術發明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以及浙江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項大獎共計297項科技創新成果的獲獎情況。
其中,主要由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金建祥,徐能,黃文君,宓霄凌,周慧,胡中等人共同完成的《大規模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科技成果獲得浙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圖:頒獎現場
根據此前浙江省在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行業評審結果公示中發布的技術發明獎公示材料(簡稱“材料”)介紹,該上述成果經6年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突破了高精度聚光控制、大容量安全儲能、高溫吸熱器安全高效運行三大難題,成功研制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核心裝備和軟件,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對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材料指出,該成果形成了三大系統性核心技術:
1、規模化定日鏡集群高精度協同聚光技術:發明了具有自主動態跟蹤、精度自校正功能的智能定日鏡裝備,以其為聚光單元建立空間運動模型,實現了基于太陽位置和吸熱器目標實時自主跟蹤;提出了基于機器視覺的定日鏡偏差檢測與最優參數擬合校正算法,實現了定日鏡開環控制模式下精確跟蹤,定日鏡跟蹤精度達1.7mrad(遠高于行業標準3.5 mrad);開發了定日鏡集群協同控制系統,實現數萬面定日鏡集群大規模、高精度聚光集熱。
2、安全可靠的大容量低成本熔鹽儲能技術:發明了高溫熔鹽儲能和蒸汽發生系統能量快速調度運行技術,解決了太陽輻射能不穩定與電網穩定用電需求之間的難題;提出了溫度可控的預熱緩沖熔鹽儲罐進鹽方法與大容量液態熔鹽存儲的工藝技術,克服了高溫熔鹽熱沖擊對裝備壽命影響,實現了565°C高溫、5000m3級熔鹽大容量安全儲能(等效50MW滿負荷7小時發電能量);開發了高參數、大范圍、快速變負荷換熱系統,實現了比傳統火電更優的負荷調節深度和速度。
3、高溫吸熱器的網格化能量協調控制技術:建立了高聚焦比聚光能量模型,提出高準確度能流密度分布算法,實現多約束條件下鏡場集熱能量的優化;發明了高溫吸熱器與大規模鏡場能量網格化動態協調控制方法,實現吸熱器表面能量的均勻化和溫變速度的精準控制;提出吸熱器雙回路并聯和柔性結構設計技術,保證吸熱管的自由膨脹和管內流動的均勻性,實現了吸熱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成果應用于德令哈10MW和50MW、希臘50MW、中電建共和50MW等電站,其中德令哈10MW光熱電站于2016年8月成功并網發電,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首座、全球第三座成功投運的規模化儲能光熱電站。該成果技術突破具有重大工程應用價值。
以下為完整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