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末,國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4億千瓦,其中光伏發電裝機2.53億千瓦。這充分說明,去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今年在“30.60”雙碳目標要求下,將出臺更多積極的規劃與政策,可再生能源將迎來黃金期。
那么,近期還有哪些政策值得關注呢?下文對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
一、國家層面政策
1、國家發改委:推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發展,加快光伏和風電發展
1月19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推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發展,穩步推進水電發展,安全發展核電,加快光伏和風電發展,加快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完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推動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時,推動能源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加快提升能源產業鏈智能化水平。
簡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2、財政部長劉昆:支持優化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
1月20日,財政部公布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劉昆表示,2021年財政工作將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大力推動綠色發展。鞏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成果。推動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支持優化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問題。
簡評:在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積極財政政策下,可再生、清潔能源被放在優先發展位置,這充分說明國家支持綠色發展的決心。
3、國家發改委發布《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
1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審議通過并經國務院同意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據了解,西部多個地區將大力推動風力、光伏發電場建設及運營,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開發及生產,太陽能發電系統制造等產業納入鼓勵類目錄。
簡評: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政策之一。《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界定了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適用的產業范圍,是企業能否享受該政策的重要依據。
二、地方層面政策
1、甘肅酒泉:主攻千萬千瓦級風電、光伏光熱項目,加大平價風光電開發力度
1月13日,《酒泉日報》發布酒泉“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文件要求,傾力培育新能源產業基地。堅持“基地化推進、大電網外送”思路,加快建設風光水火核多能互補、源網氫儲為一體的綠色能源體系,主攻千萬千瓦級風電、光伏光熱、電網升級、調峰電源、儲能裝置等八類工程,集中精力做大產業規模,做優發展質量。加大平價風光電開發力度,力爭新增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
2、北京豐臺征集2020年節能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分布式光伏項目可申請
1月14日,北京市豐臺區發改委發布公開征集豐臺區2020年節能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的通知,支持范圍:節能示范工程、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淺層地溫能、中深層地熱能、再生水源熱泵、余熱熱泵等項目,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獲得市級能效領跑者的用能單位以及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項目。
3、西藏十四五規劃建議:加快推進“光伏+儲能”研究和試點,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
1月14日,西藏自治區印發“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文件指出,加快電源、電網、油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油氣和其他新能源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2025年建成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加快推動金沙江上游(藏川段)清潔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水電建成和在建裝機容量突破1500萬千瓦,加快發展光伏太陽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科學開發光伏、地熱、風電、光熱等新能源,加快推進“光伏+儲能”研究和試點,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電氣化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