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后,國家能源局對儲能的發展愈加重視了。
4月14日,在“第十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1”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代表行業主管部門出席大會并發表開幕致辭。
他指出,儲能作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基礎和技術基礎,其規模化應用趨勢已逐漸呈現。截止2020年底,我國已投運的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5.6GW,其中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3.27GW,僅2020年一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就達到了1.56GW。
這是中國新增投運規模首次突破GW大關,是2019年同期的2.4倍。
與此同時,李冶還對近年來國家能源局持續推動儲能的相關工作和下一步重點開展工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他表示,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開展關于加快新型儲能發展的綜合性政策研究,破解新型儲能發展中存在的價格、市場等體制機制的約束,促進技術裝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以下為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的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今天又在這里隆重的舉行了,授章建華局長的委派,我代表國家能源局對本次峰會和展覽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在推動實現電力系統源網荷儲的高效融合互動中,儲能是重要的支撐基礎和技術基礎。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和電力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提升,主流新型儲能技術成本下降較快,規模化應用的趨勢逐漸呈現。據有關行業聯盟的統計,截止2020年底,我國已投運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了35.6GW,占全球的18.6%,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應用累計裝機規模達到了3.27GW,占我國累計裝機規模的9.2%。
僅2020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就達到了1.56GW,其中發電側新能源配置儲能應用占新增總裝機規模的40%。新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的趨勢顯現,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熱儲氫等其他新型的儲能研發應用也日益活躍。
國家能源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的發展,近年來持續推動儲能的相關工作:
一是開展儲能示范工作,組織在全國已投產電力儲能工程(抽水蓄能除外)中,篩選了首批八個科技創新試點示范項目的實施,涵蓋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側、用戶側、電網側,配合常規火電參與輔助服務等主要的應用場景。
二是持續行業政策研究,會同國家發改委等機構,研究構建清潔能源增長、消納,儲能協調有序發展的體制機制,廣泛聽取行業的專家、企業、協會及聯盟的意見,積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儲能發展政策的研究。
三是加強行業標準化工作,印發《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凝聚行業力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儲能領域覆蓋范圍最廣、最全面、參與主體最具代表性、運行機制最為開放的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涵蓋基礎通用、規劃設計、施工與驗收、運行與維護、檢修設備及實驗、安全環保、技術管理八個方面的儲能標準體系,制定發布了六十余項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
四是推動學科建設,我們會同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推動了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國內首個儲能專業,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要進一步促進新型儲能的規模化發展,為新型儲能充分發揮系統作用,破除體制機制約束,還需要再加強規劃引導,明確和規范管理流程,建立長期穩定機制,完善標準體系、協調建設和調度運行等方面不斷的努力。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宏觀引導,組織開展新型儲能十四五規劃研究,明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導地方科學引導本地區新型儲能的發展。
二是完善政策體系,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關于加快新型儲能發展的綜合性政策研究,重點破解新型儲能發展中存在的價格、市場等體制機制的約束,促進技術裝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三是推動試點示范,加強對首批八個科技創新試點示范項目的動態評估,促進示范成果的應用,積極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進行區域性的先行先試。
四是夯實發展基礎,持續的推動儲能技術創新,將儲能納入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和能源技術創新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加以支持,依托儲能標準化工作平臺,積極推動完善儲能標準體系,加快重點標準的制修訂,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儲能的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