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也是實現碳中和的布局期,為此中央財經委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實現建立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無非就是兩個途徑,一個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另一個是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在推動減少碳排放行動中,電力行業是低碳減排的重中之重,為此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迫在眉睫。
不能只強調規模而忽視質量
綜合各種渠道信息顯示,風電和光伏或已被認定為新能源發電的主體,成為未來替代風電和光伏的主力軍,為此風電和光伏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根據相關產業的專家預測,到2030年風電和光伏裝機規模總量將達到12億千瓦,并一舉超越煤電成為我國發電的主體。
盡管風電和光伏裝機規模一再擴張,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針對風電和光伏,我們不能只強調規模而忽視實際發電的質量。
截止到2020年底,風電和光伏裝機總量超過了5億千瓦,占我國電力裝機規模接近25%,但占全年發電量比重不超過10%。
除了裝機規模與發電量不成正比外,風電和光伏發出的電并不穩定,棄風氣電現象非常嚴重,需要第三方電力調峰,否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我國的用電負荷集中的沿海一帶,而大型風電和光伏基地大部分在西北和邊疆地區,傳輸距離超遠,根本無法保障沿海經濟省份的用電。
風電和光伏無法保障工業生產
由上可見,風電和光伏雖然是清潔綠色電力,但是發電質量非常不穩定,如果全部用風電和光伏來取代煤電,將對我國的電力安全造成嚴重沖擊。
此外,煤電在保障我國用電安全的同時,也為我國的工業生產提供穩定的熱源,這一點風電和光伏是很難做到的,即便是做到成本也非常高。
中國是全球的制造業中心,我國工業生產對熱的需求超過了電,如果我們將生產用能主要依靠風電和光伏,那么必將嚴重摧毀我國的工業體系。
當前風電和光伏成為主體能源呼聲之所以高,不過是資本和媒體的鼓吹。風電和光伏已經不能視為能源產業,相反卻是資本和媒體包裝的金融產品。
當然在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路上,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是必須的,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我們絕不能把風電和光伏作為主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