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切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體現新擔當,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推動東北振興戰略離不開能源系統的堅實保障。日前,中國城市報記者就能源產業建設如何助推吉林省振興發展等問題專訪了吉林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相民。
中國城市報:“十三五”期間,吉林省的能源領域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傳統能源與清潔能源領域的產業部署有哪些重點和亮點?
王相民:近年來,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殷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吉林省能源局立足本省能源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通過做優做精傳統能源和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不斷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全省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年初開始,我們深入實施“11125”新能源發展重點任務,力爭在全國一盤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體現吉林擔當。
“11125”指建設一個含“陸上風光三峽”在內的國家級新能源生產基地,一條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一條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兩個“綠電”園區,以及生物質能源利用、氫能開發利用、電能替代、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新能源鄉村振興五大示范工程。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風電、光伏發電裝機952萬千瓦,其中風電612萬千瓦,光伏340萬千瓦;在建新能源項目571萬千瓦,其中風電530萬千瓦,光伏41萬千瓦,總投資405億元;計劃新建新能源項目920萬千瓦,其中風電620萬千瓦,光伏280萬千瓦,光熱20萬千瓦,總投資617億元。同時配套建設4×83萬千瓦天然氣發電項目,投資80億元。總計新能源裝機將達到2344萬千瓦,已超過水上三峽裝機規模,以上項目將在未來兩三年內陸續建成并網發電。
此外,“十三五”期間,吉林省加快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對資源枯竭、安全隱患多的礦井采取關閉退出、核減產能措施;堅持清潔高效原則發展火電,實施煤電節能和超低減排改造;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通氣運營;全省LNG(液化天然氣)應急調峰儲配站項目開工建設,吉林省地方政府3天儲氣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清潔能源發展方面,吉林省積極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穩步推進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利用,并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實現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相互促進。
中國城市報:2021年是國家“雙碳”目標落地第一年,在此背景下,吉林省能源局將有哪些新的部署與舉措?
王相民: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動生態要素向生產要素持續轉變,是“雙碳”目標背景下,吉林能源人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過去,人們常用“缺煤、貧油、少氣、多風、多光、多油頁巖”形容吉林能源資源稟賦。但在推動能源轉型背景下分析,就會發現情況正發生變化。
豐富的非化石能源資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成為吉林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省風光資源可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目前僅開發8%左右。現在,吉林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潛力依然巨大,加上可觀的水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基礎十分豐厚。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必將為推動全省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充沛動能。
距離碳達峰還有不到10年時間,“十四五”時期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期、窗口期。經過深思熟慮,吉林“11125”新能源發展重點任務應運而生。為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省能源局在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基礎上,還將采取“內引、外通、制氫、抽蓄、強網”等措施同步實施。
能源事業是在不斷破題、深刻解題中一路走來的,其中蘊含著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吉林能源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在實現“雙碳”目標新的趕考路上,奮力書寫吉林能源新篇章。
中國城市報:加快引導和推進地方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是保障區域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構建“全國一張網”過程中,吉林省能源局過去幾年取得哪些成果和經驗?
王相民:國家管網集團于2019年12月9日掛牌成立,是天然氣體制改革中最為重大和根本性的改革措施,是深化油氣體制改革邁出的關鍵一步。近年來,國家管網集團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在吉林省天然氣基礎設施、氣源供應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自2011年實施“氣化吉林”惠民工程以來,多地陸續建成長嶺-長春-吉林、沈陽-長春、四平-白山、中俄東線等天然氣管道,結束了吉林省天然氣“孤島運行”的歷史,實現了與國家主干管網互聯互通,對促進全省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促進吉林省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形成橫跨東西、連接南北的“輸氣大動脈”,吉林省能源局確定了2025年實現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全覆蓋”的目標。去年8月,吉林省能源局與國家管網集團開始會商,積極推進國家管網集團深度融入“氣化吉林”惠民工程中,加強與省屬企業合作,整合現有吉林天然氣管網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吉林省天然氣支線建設、運營主體,共同打造省級平臺公司,加快引導和推進地方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努力打造“全省一張網”,積極融入“全國一張網”。
吉林省天然氣資源以省內自產氣、域外管輸天然氣為主,少量調入外埠CNG(壓縮天然氣)/LNG作為補充。2020年吉林省天然氣供給量31.73億立方米(商品量23.2億立方米,企業自用8.4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0%。其中,省內自產20.33億立方米;域外管輸10.9億立方米;外購LNG5018萬立方米。
在保障吉林省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方面,吉林省能源局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通過采取組織簽訂供用氣合同并跟蹤監管、督導氣源企業努力增產增供、大力推進多元化氣源供給、確保保供責任落實到位等有效措施,積極落實天然氣氣源,全力推進儲氣設施建設,扎實開展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
中國城市報:2021年,梅河口—樺甸天然氣管道項目(以下簡稱梅樺線項目)開工,作為“氣化吉林”惠民工程的省內重要支線,梅樺線項目建成投產后,對提升沿線燃氣普及率、降低居民和企業用氣成本有哪些促進作用?
王相民:梅樺線項目是“氣化吉林”惠民工程的省內重要支線,是列入吉林省油氣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長輸管道項目,也是國家管網集團北方管道公司成立以來在東北區域建設的首條天然氣管道。
目前,輝南、磐石、樺甸三縣(市)的能源消費以煤炭和電力為主,兩者占比超過90%,為區域內的主要消費能源。三縣(市)區域內天然氣利用程度相對較低,主要需求以工業用戶為主,其次為車用及城市燃用氣。從燃氣利用現狀及需求預測中可看出,輝南、磐石、樺甸三縣燃氣公司購銷價格長期倒掛,尤其當氣源緊張時,LNG高價氣難以承受,急需管道氣進入,緩解當地燃氣供應緊張的局面。此外,相對低價穩定的管道氣也可以刺激終端天然氣需求增長。
梅樺線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有效提升沿線燃氣普及率、降低居民和企業用氣成本,極大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優化能源結構、滿足天然氣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大氣環境,以及提高群眾生活質量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未來,吉林省能源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高質量、高標準推動梅樺線項目建設;會同項目沿線四個縣(市)及各有關部門,立足本職、靠前服務,全力確保梅樺線項目如期完工;會同國家管網集團聚焦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助力吉林省在東北振興中實現率先突破,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