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關鍵節點上,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支點的新定位,堅定了扛起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歷史使命。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國家級的經開區、沿黃重點合規園區、重要工業園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轉型之機,理應在深化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來到位于明水經開區東片區伊萊特核電深海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嶄新的標準廠房,廠房屋頂上是一塊塊整齊排列的太陽能板,這就是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打造的綠色“零碳工廠”。據悉,核電深海產業園采用了綠色循環閉鏈發展理念,在電力供應上采用光伏發電+熔鹽儲能結合,制造工藝上使用原料熱送+近凈成形的綠色鍛造工藝,在原材料供應上回收利用現有產業加工下腳料,最終產品也主要用于海上風電、浮式風電、核電、水電、光熱電站等清潔能源,實現從材料到成品的閉鏈循環。這僅僅是明水經開區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兩年,明水經開區緊緊對標雙碳“1+N”政策體系,以系統思維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主動在規劃設計、政策引導、數字賦能、創新驅動、綠色園區打造等方面多措并舉,先行先試、敢闖敢試,走在前、干在先,聚力爭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試驗場”。
深入謀劃積極探索,下好落實“雙碳”先手棋
召開論壇,借智借力探索路徑。探索綠色發展的實施路徑,關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思想解放。2021年7月24日,一場以“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助力園區綠色轉型”為主題的“雙碳”高峰論壇在明水經開區拉開帷幕,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交流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為推動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在園區“落地生根”提供了一場“頭腦風暴”,打開了思想藩籬,明確了具體路徑。明水經開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邀請園區內耗能大戶企業和綠色低碳標桿企業,共同探討園區“雙碳”實施路徑,凝聚發展共識。同時,將“雙碳”培訓列入干部教育培訓,邀請國家級經開區綠色聯盟專家,開展“雙碳”目標下的企業碳資產管理與產品碳足跡管理等專業培訓會,積極發揮國家級經開區落實“雙碳”任務的示范引領作用。
成立國家級經開區綠色聯盟山東中心,打造“碳腦”。明水經開區深刻認識到,誰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走在前列,誰就占據了實現“彎道超車”的先機。6月15日,在山東省商務廳的指導下,由明水經開區、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聯盟、青島經開區三方共同組建的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聯盟山東中心落地明水經開區。山東中心是國家級經開區綠色聯盟在全國建立的第6家分中心,致力打造全省“碳腦”,并成立山東國開綠智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開展“雙碳”業務。山東中心的成立落地,標志著明水經開區在落實“雙碳”任務上又邁出了實質性一步。積極開展園區碳核查,摸清“家底”。在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聯盟的指導下,明水經開區快速啟動碳排放摸底和碳達峰方案的編制工作,從具體專業角度為園區20余家企業普及碳足跡計算工作,摸清企業“碳家底”,為制定“雙碳”工作計劃和重點攻堅方向提供數據支持。
多措并舉率先行動,打好落實“雙碳”主動仗
“底數”摸清了,“計劃書”制定了,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才是核心要義。明水經開區堅持“干”字當頭,主動爭先,在落實“雙碳”任務上形成了“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以點帶面,優先在園區布局清潔能源。濟東智造新城綠色低碳智能化園區綜合提升項目是明水經開區產業園區綠色低碳改造的開端,項目涵蓋濟東智造新城、鳳凰山工業園和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示范園3個園區,新建屋頂光伏36萬平方米,裝機容量達51MW,配套建設儲能電站,并網后年均發電量約60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1.8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萬噸。與此同時,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建成8MW,后期將擴大到12MW,預計年發電量1000萬千瓦時;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光伏項目一期13MW已開始發電,二期10MW正在規劃建設;中國重汽章丘工業園計劃將有條件的廠房全部安裝屋頂光伏,總面積70萬平方米,年發電量約為5200萬千瓦時,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1.1萬噸。另外,安莉芳山東工業園、江河未來城等企業正積極籌備光伏項目。
未來,一片片光伏板組成的藍色海洋將覆蓋整個廠區。數字賦能,推動企業節能降耗提效。鼓勵制造業向數字化改造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明水經開區一方面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濟南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推動園區數字化轉型。目前在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光纖到企業覆蓋率達到90%以上,5G基站已建設2000余個,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依托自身豐富工業場景和數字經濟底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引進百度山東數據標注基地、山大地緯、江河未來城、藍海領航大數據產業園等優質項目,建設了龍山人工智能谷、龍山數字經濟產業園、齊魯物聯網創新園等載體平臺。目前,山東藍海領航二期項目、章丘復旦和永信新材料“可降解非織造新材料智能工廠項目”入選全省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庫;累計8個項目獲得省級工業互聯網相關試點示范項目資質。其中,山東永信非織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9萬噸生物質纖維非織造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其運維系統采用數字化設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打造水刺非織造智能工廠,項目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用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產能提高20%。
得益于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在數字化發展中取得的成效,明水經開區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園區和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園區。創新驅動,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創新驅動也是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明水經開區充分發揮章丘復旦聯合創新中心、山東先進材料聯合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科創中心、北京機電研究所等高端科創平臺資源,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推進體系,構建企業梯次培育新路徑。目前,14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251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等。同時,抓好博科生物梧桐雨林孵化器、山東省藥物研究院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全力構建“雙創”新生態。其中,梧桐雨林孵化器現已簽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業團隊50個。
突出重點,鼓勵引導企業綠色轉型。強化重點能耗企業節能管理,配合發改部門對年能耗3000噸標準煤及以上重點能耗企業制定“一企一策”能耗壓減方案,能耗逐年下降。據統計,2020年明水經開區能耗、水耗強度分別同比下降21.7%、3.3%;2021年能耗、水耗強度分別同比下降30.4%、8.1%。逐年下降趨勢的背后是明水經開區鼓勵引導企業在節能降碳上先行先試的成效,比如,山東神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的二氧化碳制冷設備,實現了“零碳”排放;安莉芳(山東)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行動;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碳足跡核算部門,開展碳排放數據核算與碳管理,并積極實踐碳交易。截至目前,明水經開區3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企業被評為山東省級綠色工廠,39家企業被評為濟南市級綠色工廠。高端交通裝備產業集群、食品飲料產業集群、綠色建筑產業集群入選濟南市綠色發展產業集群。綠色低碳理念已經在園區企業普及推廣并實踐。
下一步,明水經開區將以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和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為契機,立足產業基礎,用好國家級經開區綠色聯盟山東中心的平臺優勢和技術力量,加快實施數字賦能,推動更多企業節能減碳降耗,助推沿黃重點區域合規工業園區高標準建設,積極爭創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和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開發區綠色發展樣板,打造黃河流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承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