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陽春三月,經過一場春雪的滋潤,沉睡一冬的查干湖濕地開始逐漸蘇醒。作為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天然碳庫,一直以來這里就像一片肺葉,在碳循環、碳減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跨越寒冬,吉林油田在這里規劃建設的零碳示范區項目也進入關鍵階段。為了更好地融入這片“綠水青山”,吉林油田通過集成風光發電、地熱利用以及成熟的CCUS技術,打造一個個工業“肺泡”,實現原油開發過程二氧化碳零排放,將亞洲最大陸上采油平臺集群打造成未來油田建設的模板。
規劃建設的零碳示范區包括新立采油廠第二采油作業區的1號、2號、3號和16號平臺,共有油水井170余口。該區域年平均日照2879.8小時,最大輻射量為1050W/㎡,光熱資源豐富;小時平均風速在3m/s~11m/s區間出現頻率為83.31%,風能資源可利用性較高。
零碳示范區建設工程利用井場內閑置土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科學設計應用吉林油田低碳建產、開發技術系列,通過新建井筒取熱系統、空氣源熱泵機組、智能雙槽雙跟蹤太陽能光熱節能系統、400KW風力發電機組以及光伏發電矩陣等裝置,實現二氧化碳減排8361噸。
工程自去年10月開始動工,廣大參戰員工嚴把施工質量關口,高效推進各項施工進度。截至目前,設備基礎全部完成,16號平臺空氣源熱泵投運,二氧化碳注入橇穩安完成;2號平臺光伏正在施工;3號平臺風機正在安裝、光熱系統設備主體送達,預計工程4月末全部竣工,屆時,這里有望生產出中國石油第一桶零碳原油。
未來,這些工業“肺泡”將與春日里的查干湖濕地一起暢快地吸納二氧化碳,守護查干湖的“綠水青山”,擦亮金字招牌,為傳統能源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吉林油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