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隨著一系列國內示范項目逐漸落地,我國光熱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已經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截至2022年底,我國并網發電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共9個,總容量55萬千瓦。
作為一個處于發展探索期的行業,光熱發電產業的規模化商用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和保障。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將2023上半年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的國家/地方政策進行了分析總結,便于我們了解當前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的政策現狀,把握產業的發展趨勢。
據統計,2023上半年國家能源局共發布了5項文件,在光熱資源豐富的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區也陸續發布了光熱相關重要政策共計23項。以下是2023上半年文件匯總表:
國家能源局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1月6日
在“加強新能源高效開發利用體系建設”部分提到,要重點圍繞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推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結合清潔高效煤電、新型儲能、光熱發電等,形成多能互補的開發建設形式,探索建立新能源基地有效供給和電力有效替代新模式。
《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2月27日
方案中“加大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技術創新攻關力度”部分指出,重點推進油氣產能建設項目配套的低成本太陽能光熱利用、油氣田儲能(電和熱)技術、分布式微電網和綜合能源智慧管控等領域。提高風能、太陽能資源預報準確度和風電、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精度,提升風電、光伏發電適應電力系統擾動能力,支撐油氣生產平穩運行。
《2023年能源行業標準計劃立項指南》3月8日
指南中指出能源標準總體要求要:堅持需求導向。緊密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充分發揮標準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技術支撐和引領性作用,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要求,提出能源行業標準計劃。還明確了2023年能源行業標準計劃立項重點方向,在“可再生能源”這一專業方向上明確了風電、光伏、光熱等領域的標準計劃立項重點方向。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3月20號
促進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助力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認識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開展光熱規模化發展研究工作;結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盡快落地一批光熱發電項目;提高光熱發電項目技術水平。
《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4月6日
意見中提到,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推動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并網投產,建設第二批、第三批項目,積極推進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穩妥建設海上風電基地,謀劃啟動建設海上光伏。大力推進分散式陸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動綠證核發全覆蓋,做好與碳交易的銜接,完善基于綠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科學設置各省(區、市)的消納責任權重,全年風電、光伏裝機增加1.6億千瓦左右。
地方政府
內蒙古
巴彥淖爾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1月10日
《報告》指出要推動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建設光熱儲能科創園、三一零碳產業園,推動核準太陽溝抽水蓄能電站,力爭獲批烏蘭布和沙漠大型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新增并網裝機規模300萬千瓦以上,清潔能源和戰略資源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多晶硅,藍寶石、石墨烯產業,推進光伏硅料、拉棒、切片、電池、組件成鏈。
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大道地藥材規模種植,扶持生物制藥企業開發下游產品,培育形成地方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光熱裝備和農牧業機械制造,支持落地開工的裝備制造企業參與新能源開發。
烏特拉中旗《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1月13日
《報告》指出要著力打造國家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加快新能源、現代煤化工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推動調整能源結構。重點推動神華巴能480萬噸新型煤化工項目建設,增加進口煤炭就地轉化率。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綠色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配套發展風光氫儲、抽水蓄能電站、光熱電站等儲能產業,推動源網荷儲全產業鏈發展。
重點推動三一重能50萬千瓦風光氫氨一體化、中能建26萬千瓦制氫制氨、中廣核12萬千瓦園區綠色供電、常州龍騰20萬千瓦光熱發電、華啟新能源10萬噸電池負極材料、蒙晉龍騰2萬噸石墨精粉與54萬噸尾礦綜合利用等7個項目,為創建國家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關于加快建設零碳園區破解能耗制約第151002號提案的答復》2月7日
《答復》中提到烏中旗零碳園區下一步發展規劃為:2025年,建設光熱供蒸汽系統鏡場回路1000個,熔鹽儲熱時長10小時,熔鹽電加熱34萬千瓦,最大供蒸汽能力480蒸噸/小時;園區開展建筑物清潔供暖改造,實現新能源電力清潔供暖面積40萬平方米。
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上,建設調峰和支撐的基本電源,到2025年,本地洗煤量為2500萬噸,產生矸石180萬噸,建設1座2×33萬千瓦煤矸石調峰電廠,同時解決煤矸石環境污染問題,建設光熱60萬千瓦(儲能10小時)。
此外,《答復》還將“風光熱儲”一體化新能源項目列為重點建設內容。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5月4日
方案提出:加大綠色能源在化工產業中的替代,提高綠電、綠氫替代比例,鼓勵用風電、光電替代化工生產用電,在有條件的地區引入地熱、光熱等清潔熱源;鼓勵蒸汽消耗大戶實施電氣化改造;鼓勵氫氣消耗大戶逐步用綠氫替代現有的煤制氫。
甘肅
《甘肅省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試行)》1月5日
甘肅省成為全國首個為儲能開放調峰容量市場的地區。據通知,本規則所稱電力輔助服務是指為維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促進清潔能源消納,除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由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抽水蓄能、自備電廠等發電側并網主體,電化學、抽氣蓄能、壓縮空氣、飛輪等新型儲能,傳統高載能工業負荷、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等能夠響應電力調度指令的可調節負荷(含通過聚合商、虛擬電廠等形式聚合)提供的服務。
《甘肅省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3月24日
《意見》指出要支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落實推動風能、太陽能、光熱就近開發利用的支持政策,合理利用生物質能,加快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積極爭取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政策支持。引導謀劃布局調峰電源、外送通道、電能存儲等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先行先試,結合實際發展新型儲能、抽水蓄能等,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
《甘肅省碳達峰實施方案》5月11日
《方案》提出:探索光熱發電新模式,加大光熱發電技術攻關,謀劃實施“光熱+風光電”一體化項目。科學推進生物質能利用,在生物質資源富集地區,積極推進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深入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加快推進蘭州、天水、定西、張掖、隴南等地區中深層地熱能和淺層地熱能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到2030年,力爭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3億千瓦。
新疆
《綠色發展引領新疆高載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月6日
文章中指出新疆將著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推進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加大新能源裝機,積極發展風電、光熱、光伏發電、氫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推進風光消納規模制氫。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設,鼓勵大型能源企業布局風光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
阜康市《關于加快光伏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月7日
《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強化項目建設管理。光伏項目不超過6個月,光熱項目不超過24個月,電化學儲能項目不超過3個月。對不履行承諾、逾期未開工、建設進度嚴重滯后的企業,對該企業及隸屬集團的相關企業3年內不再受理新的市場化并網項目申報,并視情況報請有關部門對企業相關懲戒情況在信用中國(新疆)網站公示。
青海
《青海省項目謀劃攻堅專項行動方案》2月17日
《方案》將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列為重點任務。以海西、海南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為依托,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和風電基地化規模化開發,謀劃一批光伏、風電、光熱、水電、“荷儲網源一體化”“多能互補一體化”等項目,加快清潔能源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青海省能源局關于推動“十四五”光熱發電項目規模化發展的通知》7月10日
通知提出,將開展競爭配置。結合“十四五”電力需求,以光熱配比、鏡儲配置、調峰調頻、技術性能、光熱業績(含建設履約情況)等為主要條件,競爭性配置光熱一體化項目(指光熱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一體化項目)。原則上參與競爭配置項目新能源與光熱比例最高為6∶1(科學安排新能源建設時序),鼓勵每10萬千瓦電站的鏡場面積不少于80萬平方米。同時,將加大電價支持,光熱一體化項目可作為整體統一辦理核準(備案)手續。
山西
《山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1月5日
在有序推進地熱、甲醇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將推進繁峙、代縣、廣靈等光熱取暖試點;在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方面將優化供熱方式,推動城市、企業低品位余熱綜合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應用,持續推進太陽能光熱光電一體化應用。
《山西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6月19日
山西省將在九大重點領域開展科技創新行動。其中,方案第二條強調要大力發展光伏光熱關鍵核心技術,開發新一代異質結、PERC、TOPCon等高效硅基光伏電池、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大面積柔性鈣鈦礦電池、低成本高效率柔性聚合物電池、高效低成本集熱、大規模儲熱、相變儲熱、多能互補供暖等技術與裝備,加快高效光伏技術、新型光熱發電與儲能技術、太陽能電站智能運維技術等新技術轉化。
河南
《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2月6日
《方案》提出,要發揮公共機構示范引領作用。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公共機構碳排放核算,開展綠色低碳試點,宣傳節能降碳成效經驗。組織公共機構實施綠色化改造,提高建筑和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優化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結構,大力推進太陽能光伏、光熱項目建設。
《河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3月26日
《方案》提出:要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引導企業園區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發揮微電網就地消納可再生能源、集成優化綜合能源供需優勢。積極拓展風電、光伏、水電、光熱、儲能、充電樁等在工業企業的應用場景,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支持企業實施“分布式清潔能源+儲能”項目。
廣東
《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2月7日
《方案》提出要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積極推廣應用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空氣源熱泵等技術,鼓勵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
積極擴大省外清潔電力送粵規模。持續提升西電東送能力,加快建設藏東南至粵港澳大灣區±800千伏直流等省外輸電通道,積極推動后續的西北、西南等地區清潔能源開發及送粵,新增跨省跨區通道原則上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持續推進西電東送計劃放開,推動西電與廣東電力市場有效銜接,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到2030年,西電東送通道最大送電能力達到5500萬千瓦。
《2023年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安排》5月11日
廣東省能源局發布關于2023年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勵市場化方式推動分布式光伏、光熱項目建設,更大力度推動公共機構開展節能降碳改造。
西藏
《關于促進西藏自治區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月16日
《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市場化并網項目。其中市場化并網項目指超出保障性并網范圍以外仍有意愿并網的光伏項目,可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落實并網條件后,由電網企業予以并網。并網條件主要包括建設配套新增的抽水蓄能、儲熱型光熱電站、新型儲能、可調節負荷等。
市場化并網項目應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能源發展規劃或自治區重大項目年度建設目標任務,滿足并網消納條件。鼓勵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和外送清潔能源基地項目,通過培育增量負荷、規模化外送消納,支持全額自發自用的市場化并網項目。
此外,在意見附件《西藏自治區光伏發電項目競爭性配置評分細則》中,“儲能配置方案”單獨列出并獲得了10分權限,并進一步明確要求:新建儲能容量按光伏備案容量的20%,儲能時長4小時配置的,得5分;在此基礎上儲能時長每增加1小時,增加1分,直至滿分(10分)。
四川
《四川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1月11日
方案提出,加快大規模新型儲能技術攻關。加強大容量電化學、壓縮氣體等新型儲能技術攻關、示范和產業化應用,研發熔鹽儲能供熱和發電、高溫相變材料儲熱、飛輪儲能等關鍵技術。開展百兆瓦級高原光儲電站智能運維技術與應用示范。拓展新能源消納場景。推廣綜合能源服務、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探索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等新模式。
江西
《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1月18日
在未來新能源方面,以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為方向。
以上饒、宜春為重點,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新型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鼓勵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培育穩定的、與分布式新能源應用及區域智能微電網建設融合的新能源領域儲能市場為重點。此外,《通知》明確指出新型儲能發展路徑為:
1、突破一批核心技術。突破高能量比、高可靠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技術、快充技術;太陽能光熱高效利用高溫儲熱技術等領域關鍵技術等。
2、開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資源,合理配置各類儲能,探索不同技術路徑和發展模式;推動新型儲能與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智慧交通等領域的跨界融合。
3、拓展新型儲能商業模式。支持各類主體開展共享儲能、云儲能等創新商業模式的應用示范;鼓勵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的聚合利用。
云南
《德宏州“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2月3日
《通知》中提到在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上,要推動公共機構開展低碳引領、綠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節水護水、生活垃圾分類、反食品浪費、綠色辦公、綠色生活方式等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積極倡導公共機構終端用能電氣化,提高辦公、生活用能清潔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機構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項目。
江蘇
《加快推動我省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7月19日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正式對外印發《加快推動我省新型儲能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支持發展電源側儲能”部分明確指出要支持燃煤電廠內部配建電化學儲能、熔鹽儲能等設施,與燃煤機組聯合調頻調峰,提升綜合效率。
浙江
杭州市《關于加快推進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7月26日
意見在“發展綠色能源裝備制造業”部分指出,一是要推進高功率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熔鹽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氫儲能等新型儲能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發展;二是在光熱發電領域,突破太陽能聚光發電系統、蓄熱系統關鍵設備及專用高效膨脹動力裝置,加快發展分布式太陽能冷熱電聯供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