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國網新疆電科院順利完成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機組的最后一項涉網試驗——自動發電控制(AGC)試驗,標志著該電站已具備正式轉入商業運行能力。
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縣,是國家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也是新疆首個光熱發電項目,于2021年9月27日實現全容量發電。
受技術和成本影響,光熱項目的商業化應用仍處于逐步探索階段。為推動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順利轉入商業運行,國網新疆電科院先后完成機組進相運行、AVC、一次調頻、AGC等涉網試驗,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
相比傳統發電,光熱發電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儲能。光熱發電站就像一個“充電寶”,光線充足時能充電,光線不足時也能放電。白天利用太陽光加熱熔鹽等介質吸收熱能發電,同時儲存多余的熱能,等到夜晚、陰雨天等光線不足的時候,存儲的熱能可以繼續支持電站發電,從而達到24小時不間斷供電。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中,光熱發電也具有連續、穩定輸出的優點,是未來解決新能源并網消納的一大優勢,也讓我國在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時多了一種調配手段。
同樣是利用太陽光發電,與光伏發電通過光伏板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不同的是,光熱電站是將光能轉變為熱能后再轉化為電能。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安裝了14500面定日鏡,圍繞著吸熱塔排列,每面鏡子都能像“向日葵”一樣“追隨”太陽轉動角度,統一將陽光反射到中心
位置的吸熱塔頂部。塔中的熔鹽吸收熱量后成為高溫熔鹽,溫度達到560攝氏度,高溫熔鹽再經過熱交換器與水換熱,產生高溫高壓水蒸氣,最終由水蒸氣推動汽輪機實現發電。
哈密5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站能夠順利轉入商業運行,將對促進太陽能熱發電國產化進程,改善地區能源結構,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了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