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工程行業“最美工程師”評選活動揭曉,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西北院)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東圣榮獲殊榮。他不僅是清華大學工學博士,還是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西北院分中心副主任、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電力行業杰出青年專家、注冊咨詢工程師等多重身份的擁有者。在項目負責人的角色下,他承擔了多項公司和科研項目,參與編制了國家能源行業標準,獲得了數項省部級/學會級科研成果獎勵。此外,他還通過研究對光熱電站高凝固點熔鹽系統提出了優化方案,開發了光熱鏡場光學效率和集熱器熱性能分析軟件,為推動中國電力行業的科技創新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中國電建西北院成為了第六屆電力工程行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并且選送的企業宣傳工作課題《全媒體時代國有企業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研究》榮獲年度課題研究成果特等獎。這是中國電建西北院在企業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方面的鼓舞人心的成績。企業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是電力工程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施先進的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可以進一步激發企業內部的創新活力,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推動電力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中國電建西北院的牛東圣憑借其出色的科研和工程實力,榮獲了第六屆電力工程行業“最美工程師”榮譽稱號。
作為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東圣針對光熱電站高凝固點熔鹽系統提出了熔鹽防凝系統設計優化方法、熔鹽電伴熱及保溫系統聯合設計方法以及防凝運行優化方案,在有效降低熔鹽介質凝固凍堵風險的同時實現了經濟性平衡;開發了線性菲涅爾式光熱鏡場光學效率和集熱器熱性能分析軟件,顯著提高了設計效率與設計水平。這些成就不僅為電力行業的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其他行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總的來說,中國電建西北院的成績是多方面的,從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到企業宣傳工作再到科技創新和工程實踐,都得到了理應的認可和獎勵。
這也體現了中國電建集團在電力工程行業的領導地位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未來,中國電建集團需要繼續加強內部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以激發創新活力和凝聚力為基礎,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的發展,為電力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光熱發電領域的工程師牛東圣,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為我國能源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參與了多個光熱發電和儲能項目,其中包括我國第三座商業化運行的塔式光熱電站。他的團隊還研發了性能仿真模型,幫助優化光熱電站的運行策略,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李躍濤等工程師也為能源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工程師們的辛勤勞動和創新精神,我國在能源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在未來的能源領域,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首先,要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利用力度。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對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利用力度。同時,還需要推動能源轉型,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其次,要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們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可以采用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減少能源的浪費。
此外,還可以推廣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優化能源的分配和利用。此外,要加強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要加強對能源的保障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強能源的儲備和供應體系,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另一方面,要加強能源的調控和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能源的浪費。最后,要推動能源技術創新。能源技術創新是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要加大對能源技術研發的投入,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環境友好性。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的能源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能源技術的創新和交流。
總的來說,未來的能源領域需要在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利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安全保障以及能源技術創新等方面注重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