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基石,從各方面影響著國民生產生活。化石能源的非清潔使用造成了諸多環境問題如霧霾、溫室效應等,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開始尋求相互合作以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和控制碳排放。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2020年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中國碳排放“30·60”目標,即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因此,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是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手段。
陜西鼎基能源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將碳減排和氫能技術作為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并與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模式,共同致力于碳捕集利用及氫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及省專精特新企業,擁有國家發明專利三項,PCT美國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十多項,軟件著作權6項,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二等獎并入圍全國賽,2023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大賽一等獎。
當前,氫氣主要是通過涉及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的過程生產的,這使得從生產開始到最終使用,這種原本綠色的燃料更像是一種“灰色”能源。相比之下,太陽能熱化學氫提供了一種完全零排放的替代方案,因為它完全依賴可再生太陽能來驅動氫的生產。太陽能聚光集熱技術(簡稱太陽能光熱技術)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光進行聚焦并轉換為熱能的一種太陽能利用方式。目前,拋物槽式聚光集熱技術是商業化程度最高,使用最廣泛的太陽能光熱技術。如下圖所示,拋物槽式集熱器主要由聚光器和集熱管構成,集熱管包括吸收管和玻璃管,吸收管外表面附著的吸收涂層用于完成太陽能到熱能的轉化,并給下游制氫單元提供能量來源。
由于氫氣為易燃易爆易擴散的化學性質活潑的氣體,同時因其過低的沸點而極難液化,這都進一步提高了氫氣儲存與運輸的困難與成本,利用富氫燃料通過重整反應進行制氫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甲醇因其高氫碳比、易于生物降解、低硫含量、易于儲存和運輸等優點而成為理想的制氫原料之一。利用甲醇作為化學儲能儲氫載體,以“綠色甲醇”形式將“棄風、棄光、棄水”的能源電力資源儲存下來,并在終端通過太陽能光熱催化+熱化學儲熱的方式將甲醇重整制備氫氣,可以實現甲醇液態陽光生產—甲醇重整制氫—氫燃料電池應用的清潔燃料物質能量循環,產物中的CO2氣體收集后可與上游電解水的綠氫重新制備為綠甲醇并循環利用,在整個過程中可實現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
陜西省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北部榆林等地年總輻射量高達6000MJ/m2,年均日照時數超過2800小時,適宜大規模開發太陽能制氫項目。發展太陽能加氫站旨在深度挖掘太陽能資源潛力,可推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構建綠色、高效、可持續的氫能產業鏈,形成多元應用場景,助力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樹立典范。通過太陽能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陜西省將進一步提升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影響力,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