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產業是我國新能源產業新的增長點,隨著它的發展,也有一些新的技術工種應運而生,在很多光熱電站中都有一個新的技術工種——“追云”,央視新聞記者采訪中就遇見了一群“追云”的人,一起來認識他們。
光熱電站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太陽光的反射產生能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圍繞在集熱塔附近的定日鏡負責“逐日”,而在它們腳下還有一群人負責“追云”。他們是云朵預測師,每日和云“斗智斗勇”。
敦煌首航新能源發電部副經理馬軍邦:根據我們現場實時監控設備,第一個就是全天空相機,能看到天上云的實際運動方向,再通過氣象站(測)的風速、DNI值,相當于是云的薄厚,大概推算一下云的運動速度,它什么時候會遮住太陽,什么時候會離開太陽。我們要根據云的變化,對我們系統運行方式做一個細微調整。
調整的時機很重要,就像曬麥子,雨來之前,早收一分會曬不透徹,晚收一分又會淋雨受潮。對于光熱電站來說,過早調整影響系統的吸熱效率,調整遲了又會影響系統的運行安全。
敦煌首航新能源發電部副經理馬軍邦:太陽進云以后,系統設備溫度可能會降得比較快。太陽突然出來之后,系統設備溫升會比較快,可能會超過安全運行溫度。把云當天的走向做一個錄像之后,然后用倍速去播放,對云層運動速度做統計,通過這一方面去積累(云朵預測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