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底,中國石油遼河油田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試運行累計注汽313天,這是世界上首次將熔鹽儲能技術應用于油田注汽領域。據統計,試驗站已累計注汽3.3萬噸,替代天然氣215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4639噸。經遼寧省安全科學研究院專家組鑒定,電熱熔鹽儲熱注汽裝置熱效率值達到92.28%,符合設計要求。
中油遼河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王延濤介紹,“遼河油田是我國最大的稠油生產基地,主要采用注蒸汽的熱力開發方式。傳統方法通過燃燒天然氣產生蒸汽,每年生產蒸汽需消耗約14億立方米天然氣,并排放303萬噸二氧化碳。在“雙碳”背景下,高能耗、高碳排放的模式嚴重阻礙了油田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發展,亟需尋找清潔替代的方案。”
“現有熔鹽儲能技術是以液態熔鹽作為儲熱和傳熱工質,把光熱或谷時電、綠電轉化為熱能儲存在熔鹽中,再連續釋放熱能產生過熱蒸汽用于發電。但是將產生的蒸汽直接用于油田注汽生產,國內外尚無先例。”公司新能源工程所所長劉兵說。
2022年12月,新能源工程所攻關團隊開始電熱熔鹽儲能注汽研究與試驗。攻關團隊集智鉆研、反復試驗,成功攻克了熔鹽儲能換熱循環的研發設計、熔鹽儲罐地基基礎的耐熱設計、熔鹽儲罐選材及耐高溫的設計等三大關鍵技術;自主研發電熱熔鹽加熱直流式濕飽和蒸汽發生裝置,將油田采出分離軟化水與高溫熔鹽換熱產生的濕飽和蒸汽直接用于油田注汽生產,有效減少能量過程損耗,綜合效率從電熱熔鹽儲能發電系統的35%提高到90%以上,形成了適合稠油生產的電熱熔鹽儲熱注汽工藝技術,涵蓋熔鹽工藝技術、高溫儲罐技術等5類14項核心技術,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發明專利20項,其中獲授權專利4項。
劉兵介紹,歷時11個月,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儲熱規模15MW、年產蒸汽4.8萬噸、數智化建設達到無人值守水平的世界首座新型綠色儲能注汽試驗站順利落成,并于2023年12月6日投入試運行。
“試驗站的建成投產邁出了改變稠油熱采蒸汽生產方式的第一步,為控降化石能源消耗、提升綠電消納能力、輔助電網削峰填谷開辟新的路徑。目前,團隊圍繞承接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熔鹽儲能微過熱項目、遼河油田特種油開發公司熔鹽儲能方案展開設計。同時,對煉化企業生產應用場景進行攻關。”劉兵說。
王延濤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加大試驗站的功率、排量,以實現每小時產出18噸蒸汽,儲能45MW為目標持續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