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青海省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以“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主題的招商引資推介會。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曉軍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羅東川作招商引資推介。浙江可勝技術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可勝技術)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金建祥作為企業代表發言。
金建祥對青海省各級政府長期以來對可勝技術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介紹了可勝技術在青海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規劃。他表示,青海省作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基地,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前瞻性的戰略規劃,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可勝技術在青海發展的十五年,正是中國光熱產業從技術突破到規模化發展的生動縮影。從2013年建成中國首座、全球第三座商業化運行的新一代光熱電站——青海中控德令哈10MW光熱電站,到2018年建成全球首個且唯一發電量超過設計值的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熱電站,再到2024年取得目前全球單體規模最大、儲能時間最長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青海格爾木350MW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權,可勝技術持續加大在青海的戰略投資,賦能青海光熱發電及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金建祥表示,可勝技術在光熱發電領域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海西州特別是德令哈市和格爾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年來,青海省各級政府秉持高效務實的服務精神與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始終將企業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保障推進項目落地。
未來,隨著海西州千萬千瓦光熱項目的規劃落地,可勝技術將積極開發建設光熱發電項目以及光熱發電產業鏈基地,全力推動光熱發電在青海規模化、獨立化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為青海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在聽取了金建祥的匯報后,青海省委書記吳曉軍高度肯定了光熱發電技術的領先優勢與戰略價值,并贊許了可勝技術在推動光熱發電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他重點關注了光熱產業成本下降趨勢及青海省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情況,對當前一批光熱項目度電成本已降至0.55元/kWh給予了充分認可,更對未來2~3年內光熱發電度電成本有望下降至0.45元/kWh充滿著期許,同時鼓勵企業充分利用青海資源稟賦,持續推進產業協作、項目落地,增強當地發展動能。
延伸閱讀:
格爾木35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采用“三塔一機”設計方案,配置14小時熔鹽儲能系統。該項目將采用可勝技術自主研發的塔式熔鹽儲能光熱發電核心技術及裝備,預計年發電量達9.6億kWh,年節約標準煤約26.34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72萬噸。
可勝技術成立于2010年,是可信賴的熔鹽儲能光熱發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塔式光熱發電與熔鹽儲能的技術研究、裝備研制與工程化應用,深度聚焦光熱發電及多能互補發電業務,并積極布局以熔鹽儲能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應用領域,致力于通過先進、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為人類社會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綠色清潔能源。
通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及工程實踐,可勝技術已成功掌握從聚光、集熱、儲熱到發電的全流程塔式光熱發電核心技術,并建立起光熱發電全產業鏈,實現了核心裝備的產業化、國產化。同時,可勝技術開發了一整套高溫熔鹽儲能解決方案,形成了一系列涵蓋工藝包設計、關鍵設備集成、工程設計及建設管理、系統調試及運維等專有技術。
截至目前,可勝技術光熱業績裝機規模已達1360MW,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吉林等多個省份,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業績超過1GW的塔式光熱發電技術提供商。
可勝技術成立于2010年,總部坐落于浙江杭州,是一家專業從事太陽能光熱發電和熔鹽儲能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推廣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自成立以來,可勝技術堅持自主創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流程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已申請專利417項,參與、牽頭國際國家標準33項,承擔國家及省市級科研課題31項,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技術獎項6次。
截至目前,可勝技術光熱項目累計裝機1360MW,其中已投運塔式光熱項目3個,在建大基地光熱項目11個。其中,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熱電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發電量超過設計值的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連續三年實現達產目標,并獲得國際權威第三方認證,設計已達到全球同類技術的最先進(state-of-the-art)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