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格爾木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投身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的熱潮,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全面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清潔能源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如今,格爾木市新能源裝機成功跨越1000萬千瓦大關,新型儲能裝機也突破100萬千瓦,標志著其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踏上了新的臺階,向著綠色、可持續的未來大步邁進。
綠電規模能級躍升,家底夯實基礎牢固
格爾木市充分利用當地“光富、風好、地廣”的自然優勢,開展全域風光資源普查與承載力評估,篩選出1.28萬平方公里可開發土地納入“十五五”國土空間規劃,預估可開發清潔能源項目總裝機達2.19億千瓦,其中光電裝機1.91億千瓦,風電裝機0.28億千瓦。前瞻性編制甘森、那棱格勒河、東西臺等基地規劃,完成《“十五五”清潔能源現代產業體系路徑研究》,為清潔能源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目前,全市電源總裝機1211.31萬千瓦,較“十三五”末增長109%。新能源裝機1106.3萬千瓦,占比91%,分別占全州、全省的44%、21%,較“十三五”末增長119%。2024年全市發電量110.6億千瓦時,較“十三五”末增長37.9%,其中清潔能源發電量101.4億千瓦時,增長30.8%,綠電規模實現飛躍式增長。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增長動能強勁
清潔能源產業已成為格爾木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力量。截至目前,能源企業實現產值90.9億元,實現稅收14.6億元,帶動就業上萬人,累計完成投資217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46.9%。“五大六小”能源央企紛紛落戶,新能源企業數量較“十三五”末增長約60%,規上工業企業達25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36%。清潔能源產業對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率不斷攀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此外,清潔能源產業還促進了新能源電量的就近消納,推動了西礦環保升級及多金屬綜合循環利用、匯信2萬噸碳酸鋰等項目的投產,新增用電負荷20萬千瓦以上,加速了產業高端化、綠色化轉型。
多能協同互補發展,能源供給安全可靠
目前,格爾木市累計建成32個清潔能源項目,包括國家第一批大基地、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項目,清潔能源裝機較“十三五”末新增601.4萬千瓦,增長114%,在建和新建裝機規模突破1600萬千瓦。
調峰電源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油田30萬千瓦燃機重啟投運,華電2×66萬千瓦煤電項目即將投產,年調峰能力提升至68億千瓦時,緩解了電網“峰谷差”壓力。新型儲能業態不斷豐富,240萬千瓦抽蓄、兩個35萬千瓦光熱、6萬千瓦液態壓縮空氣儲能等項目穩步推進。大基地、南山口抽蓄、光熱等項目建成后,儲能規模將提升至616.65萬千瓦,風光火儲比例進一步優化,電力安全可靠性顯著增強。
智能接入送出升級,網架高速路通暢便捷
在電網建設方面,格爾木市堅持骨干網架和特高壓外送通道雙輪驅動。目前,已建成750千伏變電站2座、330千伏變電站14座、110千伏變電站23座。昆侖山75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東臺及松如溝750千伏變電站項目已核準,海西至主網架加強、“四南”通道工程已納入規劃。青桂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作為國內首個跨國網、南網沙戈荒基地輸電示范工程,已完成可研評審,電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清潔能源外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鏈延鏈補鏈并行,新能源產業量質齊升
聚焦“風、儲、大基地、電池、綠算”五大產業成鏈,格爾木市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格爾木東基地、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4×66萬千瓦煤電項目、1000萬千瓦光伏項目完成核準備案。東方電氣高原型風機葉片、遠景風電主機制造、鹽湖沃錦熔鹽等項目成功入鏈;百川光熱裝備制造、晶環嘉遠光伏回收、廈門海辰儲能電池等項目簽約落地;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昆侖云谷智算產業園等綠算項目加速布局,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
多維度共建機制健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為確保清潔能源產業的順利推進,格爾木市全面落實規劃、政策、基地、項目、企業“五位一體”推進格局。新組建市能源局,成立格爾木昆鵬能源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制定《格爾木市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行動方案》。高規格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及6個重點項目專班,建立重大項目市級領導包聯機制,實行“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臺賬化督查”,形成了全市上下一心、共同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十四五”期間,格爾木市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成績斐然。下一步,格爾木市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完善產業體系,提升能源供給能力,為國家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