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光熱大會暨CSPPLAZA年會上,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新能源部技術處副處長徐明發表主題演講,深入分享了上海鍋爐廠在新一代智能化無線鏡場控制技術及產品應用上的探索與實踐,內容涵蓋光熱規模化發展思考、無線解決方案優勢、迪拜光熱電站運營成果及上鍋產業布局四大維度。
圖:徐明
1
光熱規模化及可持續發展思考
徐明指出,國內光熱發展經歷了兩次關鍵高潮。
2016年,國家發改委公布1.15元/度標桿電價,能源局推出20個首批示范項目,以示范為先導搭建產業鏈,突破關鍵技術并積累工程經驗;
2021年起,伴隨“雙碳”目標推進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沙戈荒一體化項目興起,目前已有超3GW光熱項目在建、超4GW規劃中,投資造價從最初的3.2萬元/kW降至1.6萬元/kW。
光熱電站因可連續發電、大容量儲能成本低、安全性高等優勢,正朝著“以熱為主、風光儲熱打捆”的方向發展,目標是替代火電成為低碳基荷能源。聚光集熱系統作為光熱電站總投資最大的部分,如何降低初始投資及運維成本、提升機組性能成為大家關注的核心突破口。
2
鏡場無線解決方案及優勢
針對聚光集熱系統的降本需求,上鍋研發了適用于大規模鏡場的智能化無線控制技術,核心優勢顯著:
技術特性:采用定制化2.4GHz無線技術,融合蜂窩系統架構、頻率復用、AES-128加密傳輸等技術,實現高可靠性與安全性。對比常規無線技術,其傳輸速率達500Kbps,傳輸距離300-500米,時延毫秒級,遠超LoRa(秒級時延),且穩定性優于WiFi(傳輸距離<100米)。
圖:上海電氣無線控制技術和常規無線技術對比
網絡與供電:采用“工業以太網+就地無線”架構,上層與有線控制一致,就地通過APU單元(光纖環網交換機+無線發射設備)與定日鏡無線控制器組網,簡化結構;定日鏡采用光伏+寬溫電池(-40~60℃)分布式供電,電池容量可支持4-5天安全運行,休眠狀態下續航超15天,解決集中供電風險。
圖:無線控制架構:工業以太網+無線
成本與效率優勢:以100MW機組為例,無線方案較有線方案節省初始投資2000-3000萬元。電纜用量從500-1000公里銳減至20-30公里,施工量大幅減少,安裝與調試可并行開展,工期顯著縮短;廠用電從年400MWh降至0,且支持靈活拓展。
圖:無線控制與有線控制對比優勢
更重要的是,通過單臺定日鏡上配置的光伏板實現高顆粒度的多云監測與動態瞄準控制,光熱效率可提升1.5-2%。
業績驗證:該技術已在三大國際項目成功應用——以色列Ashalim 121MW塔式電站(2019年投運,全球首套無線鏡場控制電站)、迪拜100MW塔式電站(2023年投運,單機鏡場面積最大)、南非Redstone 115MW塔式電站(2024年投運,南非首臺熔鹽光熱電站),以色列電站已持續運行超六年,穩定性久經考驗。
圖:Ashalim—121MW塔式光熱項目(鏡場技術應用)
圖:迪拜NOOR I Energy—100MW塔式光熱項目(鏡場技術應用、EPC、設備成套)
圖:Redstone紅石—115MW塔式光熱項目(鏡場技術應用)
3
迪拜光熱電站運營情況
作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迪拜950MW光熱光伏混合電站是中阿合作的標桿工程,其中100MW塔式光熱機組由上鍋提供核心技術與設備,創下多項世界紀錄:
規模之最:180萬平方米鏡場面積、70000面定日鏡、15小時儲熱(3588MWt),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
效率之高:2023年1月并網后,僅用26天達滿負荷,1個月內完成商業運行,創同類機組最快紀錄;所有性能測試(吸熱器效率、儲熱容量等)均超合同擔保值,5天可靠性測試凈電輸出達90.8%(遠超83%標準);
4
上鍋光熱產業概況
徐明介紹,上鍋作為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與工程服務企業,聚焦能源與化工領域,在光熱發電領域已形成全鏈條能力:
核心裝備:覆蓋定日鏡、250-600MW等級熔鹽吸熱器、50-350MW換熱系統、大直徑熔鹽儲罐(45m)及光熱汽輪發電機等全系列核心設備,擁有吸熱涂層、無線鏡場控制等自有技術。
圖:涵蓋聚光、集熱、儲熱、換熱、汽輪發電機等全鏈條光熱核心成套裝備及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
項目經驗:參與國內多個光熱項目建設,包括已投運的青海共和50MW、阿克塞110MW、吐魯番100MW光熱項目,以及正在建設的大唐石城子、三峽格爾木、新疆阜康等100MW光熱項目。
未來愿景:依托迪拜項目經驗與核心技術,上鍋正全力推動國內首個無線鏡場技術塔式光熱電站落地,助力光熱行業規模化發展。
徐明表示,上鍋將持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攜手行業同仁,推動光熱發電成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關鍵低碳能源,共創可持續能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