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電新聞網 | 1評論 | 4562查看 | 2016-04-25 09:25:00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要求,繼續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探索太陽能熱發電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快光熱發電領域技術定型。這對我國即將推出的100萬千瓦左右的光熱示范項目建設可謂重磅利好,對光熱行業的發展也將產生有利的推動。光熱產業迎來重大機遇期。”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馬重芳說。
2015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引發示范項目的申報高潮,雖然至今首批1吉瓦(100萬千瓦)光熱示范項目的電價尚未明確,但業界以最大的熱情翹首以盼。在近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培訓中心主辦的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及系統設計與設備選型高級研討班上,光熱示范項目的進展情況獲公開。
申報規模效應明顯
記者了解到,此次光熱發電示范項目評審工作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牽頭,聯合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單位,組織行業內專家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首批光熱示范項目申報熱潮涌現。原定目標規模為1吉瓦,有效申報項目超過100個,總規模達到10吉瓦。現已進入最終決策階段。”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產業發展研究部主任胡潤青在上述會上表示。另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處處長謝宏文介紹,“2015年11~12月,100多個申報項目被評審,項目評審報告和上網電價建議報告已報送國家能源局。首批1吉瓦的光熱示范項目名單及電價有望近期對外公布。”
“本次對拋物面槽式、熔融鹽工質等都做了明確的技術要求,但沒有限制其他形式的項目申報。同時對單機容量、申報項目個數、技術路線等進行了限制,這些會更大程度鼓勵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的完善,使最終獲批的項目更具示范意義。”謝宏文說。
記者從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獲悉,在合格的申報項目中,槽式電站52個,達411.7萬千瓦。塔式電站36個,達332.5萬千瓦。碟式5個,達30萬千瓦。線性菲涅爾式5個,達36萬千瓦。從技術路線看,示范項目分為槽式導熱油、塔式熔鹽、塔式水工質、槽式熔鹽、菲涅爾式導熱油、菲涅爾式熔鹽、菲涅爾式水工質、塔式熔鹽二次反射等8種技術路線。
“本次申報項目裝機容量大部分為50兆瓦、100兆瓦,個別超過200兆瓦。其中,50兆瓦項目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約3000小時,100兆瓦項目約4000小時。”謝宏文認為,此次申報的規模效應較為明顯。
從地域分布看,排在前三名的省份為:甘肅(30個,總容量262.3萬千瓦)、內蒙古(22個,總容量195萬千瓦)、青海(16個,總容量157萬千瓦)。業界認為上述情況與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相匹配。“僅青海省和內蒙古西部地區,就有超過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用于光熱發電工程建設。”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電部高級工程師孫即紅說。
謝宏文表示,從電價水平看,初評合格項目除西藏外,申報最高電價為1.487元/千瓦時,最低電價為1.091元/千瓦時,平均電價為1.236元/千瓦時,其中電價高于1.32元/千瓦時的項目9個。西藏項目申報電價范圍為1.4~1.5元/千瓦時。
另外,記者發現,此次光熱發電示范項目達標驗收時,機組連續運行不少于5天,每天持續不間斷運行時數大于4小時。機組設計出力連續運行時間為:在設計的氣象條件下,機組90%以上連續運行大于1小時。“驗收指標是合理的。我國大型電站處于起步期,按照經驗,沒有化石燃料輔助的純太陽能熱發電站達到上述要求實屬不易,電站建成后先通過驗收,拿到電價,隨著運行經驗的積累,電站出力肯定會逐漸增加,約2年后達到設計值。”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告訴記者。
重點開展技術經濟性嘗試
目前我國光熱發電可謂在平穩中發展。那么在示范項目名單及電價公布后,光熱發電發展的思路如何?在工程設計上又面臨哪些思考?
“我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開發的總體思路是,統籌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推進技術多元化及其對中國適應性的技術經濟性嘗試,為今后規模化發展積累經驗,為逐步建立標準體系奠定技術基礎。”謝宏文表示,光熱發電的發展方向應為低成本、高效的系統發展,不斷提高系統中關鍵部件的性能,將太陽能與常規的能源系統進行合理的互補,實現系統的有機集成,實現太陽能向電能的高效轉化,進而加快光熱發電的商業化發展。
據悉,法向直射太陽輻射(DNI)值是光熱發電技術方案選擇及經濟評價的重要依據。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研究,DNI每增加100千瓦時/平方米/年,發電成本下降4.5%。孫即紅建議,在我國光熱發電起步階段,宜選擇太陽能資源條件較好的區域建設示范項目,有利于降低發電成本。
“單機容量的增大,有利于降低工程單位造價,但需要技術成熟度作為支撐,同時,還要考慮儲熱系統的容量和機組的整體經濟性。”在工程設計的成本上,孫即紅特別提出,要合理選擇機組容量,應綜合技術成熟度、儲熱系統容量和機組的整體經濟性進行多方案比選后確定。
記者發現,配置儲熱系統能夠使光熱發電機組的出力穩定并具有良好的調節性能,雖然增大了電站投資,但由于機組年發電量的增加,發電成本反而降低,具體的儲熱系統容量要通過系統優化確定。對此,與會專家建議,應結合以下因素來研究確定儲熱系統的容量:
一是要以上網電價最低為原則,通過系統優化確定儲熱系統容量。二是機組要承擔電力系統晚高峰負荷,則需根據當地不同季節的日落情況和接入電網的晚高峰負荷的時間來確定儲熱系統容量。三是考慮機組是否需要連續24小時發電,則需根據接入電網的負荷情況和機組各系統的配置情況綜合研究,儲熱系統的容量需相應的調整。四是加大重視光熱發電的儲熱系統容量對機組的用地面積、年發電量和發電成本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