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了不同的模塊組合形式。比如棋盤狀組合模型,可以與二次反射鏡場(Beam-Downmirrorfield)和坡狀鏡場(hillsidemirrorfield)結合。可以根據選址和太陽能光資源進行靈活組合。
圖:法國南部FourSolaireOdeillo太陽能熱發電試驗裝置采用的是坡狀鏡場
圖:法國南部FourSolaireOdeillo太陽能熱發電試驗裝置的設計示意圖
圖:馬耳他威爾得有限公司設計的坡狀鏡場示意圖
CSPPLAZA:使用液態金屬傳熱的高溫熱發電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對吸熱器等關鍵部件有什么要求?你們提供的相關設備與市面上現有的設備相比經濟性如何?
Ulrich Georg Bech:液態金屬傳熱技術上的難點和熔融鹽傳熱系統一樣,就是標準渦輪機蒸汽發電系統所需的高壓。這種技術已經發展了多年,主要運用在燃煤電站中。為這些系統服務的鍋爐制造者積累了幾代人的豐富經驗,這些人知道如何處理從燃煤中產生的高于1200°C的污染氣體!污染氣體在這樣的溫度下難以過濾,部分熔融陶瓷粉塵會在幾小時內就堵塞機器,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氣體不能直接用于低壓燃氣渦輪機的原因。
但是我們的封閉太陽能熱循環系統是完全清潔的!所以我們的技術可以直接用于燃氣渦輪機。這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即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用液體燃料補燃,比如煤化工產生的甲醇或生物乙醇,甚至附近機場的噴氣燃料,直接啟動燃氣渦輪機發電。
從經濟性上來講,作為傳熱介質的錫成本較高。但是在整個吸熱器和換熱器中需大量使用的管道合金材料較之熔鹽系統更便宜。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是,我們的傳熱介質穩定并且可以重復使用。甚至連錫也可以很容易從吸熱器或換熱器中回收、提取,重新成為新的材料。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傳熱介質材料都不會損失!
由于光熱發電系統成本昂貴,僅靠白天發電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實難與光伏發電競爭,因此光熱發電技術必須致力于提供“更高品質的電力輸出”。另外光熱技術除了發電還可以為城市供暖,制造石油化工副產品,或利用鋅制氫提供跨季節的分布式儲能(在冬季也可以提供能源)。這些是光熱較之光伏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優勢所在!
圖:在左圖的陶瓷爐中,通過強烈輻射加熱“U”集熱管元件,使其表面溫度高達1600°C,頂部+兩側共有8個熱電偶。右圖是含泵的換熱器模型,在陶瓷儲熱箱內操作,具備短期儲熱功能。此為模擬吸熱器的測試設備,非實際工業化設計。
CSPPLAZA:為何至今尚無實際的示范系統建成?為何不在國外推廣該技術?
Ulrich Georg Bech:事實上,現在有三種不同的測試循環仍處在保密階段。在大規模投入示范電站之前,我們希望先在內部充分地測試不同循環技術的可靠性,包括進行長時間模擬和過熱點的測試。
我們現在可以提供的基本方案有:
1.可替代熔融鹽、工作溫度可達700°C的液態金屬技術
2.產生800°C過熱蒸汽的補燃電站,作為現有只能達到400-500°C的光熱電站的補充。
我們為潛在客戶提供服務的第一步是出具一份詳細、精確的模擬報告(針對所需的吸熱器設計和儲熱部分)。其他的標準組件都可以在中國本土進行采購。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在中國選擇符合要求的設備。我們公司的業務不在于整體電站的建設,中國的公司可以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有些還具備豐富的海外市場經驗。
2012年,我們做了一個市場可行性研究,然后把目標鎖定在中國,其原因有三:
1,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可以提供90%以上合格的低成本光熱電站所需組件。
2,中國的光熱發電行業已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3,中國不僅有巨大的市場,也有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太陽能發電及供暖的能源供應(西部)與市場需求(東北和東部沿海城市群)在地域上以及季節上的不匹配性,這與美國西南部或西班牙南部市場的狀況不同。比如美國西南部或西班牙南部的太陽能發電站與其周邊城市群的距離沒有中國東西部的距離跨度大。我們這項技術更能適應中國電力市場的特殊性。
CSPPLAZA:您的系統如何與制氫結合?將太陽能發電與制氫相結合能帶來什么經濟效益及其他好處?
Ulrich Georg Bech:我們已經成立一個子公司“威爾得氫能有限公司”來專門發展這項技術。
我們的專利高溫技術保證了極高的光電轉化率和儲能效率,但是中國真正面臨的挑戰是光熱資源在季節和空間部分上的不平衡。在中國中部許多太陽熱輻射充足,又具備豐富煤資源的地區,在夏天光照條件好的條件下,可以利用光熱技術提取純鋅顆粒。(這比把原料煤用在鋼鐵廠更合適)提取純鋅顆粒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通過煤化工技術可以生成甲醇這樣的替代燃料。對于遠離沿海煉油廠的中部地區來說,這樣做極具價值。
我們有這方面的專家負責整個技術路線。當有中國的合作伙伴確定加入時,我們才會公布更多的細節。目前為止,技術團隊主要在瑞士。同時,我們和中國鋁業的制鋅部門和水泥爐制造商也有聯系。
圖:馬耳他威爾得太陽能制氫工藝原理示意圖
CSPPLAZA:您希望在國內找到幫助建造5MW原型系統的合作伙伴,考慮如何合作?
Ulrich Georg Bech:尋找對液態金屬高溫應用于光熱電站的技術有深入了解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通常大家最關心的是這種技術有沒有相關的實驗項目建成。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5-15MWe甚至是50MW的示范電站如果沒有幾年的運行時間也不能證明其可靠性。運營商一般不敢將電站運行至極端狀態,這樣損失會很大。而我們的示范循環會故意將單管循環運行至極限狀態直至損壞,來觀察管道結構被破壞的過程。甚至故意在更高的溫度范圍內,加速集熱管和液態金屬之間的腐蝕/擴散的過程(比如在1050-1120°C進行模擬測試)。
我們將通過可行性研究為合作伙伴選擇適當的集熱管類型。一個吸熱器模塊將由2x20根集熱管組成,然后以棋盤狀的方式擴大。每個吸熱器模塊配有2個獨立的泵進行過程管理。
我希望與意向投資者先合作建一個5MWe的示范電站。這樣再做5x5MWe的項目就會相對容易。或者做一個7-10MWe的示范電站,結合相對廉價的菲涅爾光熱技術,這樣再建一個100MW的項目會更容易。
CSPPLAZA:目前有不少海外的創新技術來中國進行推廣,但最終成功落地的屈指可數,您對這項技術有足夠的信心嗎?目前在國內都接觸了哪些機構與企業?他們對該技術的評價如何?
Ulrich Georg Bech:過去4年,我們一直專注于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儲能領域,特別是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結合制氫技術,提供跨季節的分布式儲能方案,并跟很多可能合作的中國供應商和設計單位都建立了聯系,也多次收到IEECAS(中科院電工所)李鑫博士的邀請。他對我們的新技術很“感興趣”。一旦該技術被證明是可行的,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今年,我們已經在自己的實驗場地完成了測試實驗,接下來將會到瑞士最大的國家研究所保羅謝爾研究所(PSI)進行單管循環實驗測試。在與中國的一些專家進行交流后,他們也特別支持這一想法。因此,我覺得現在是合適的時機來向中國推廣這項新技術了。
需要說明的是,馬耳他威爾得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威爾得氫能有限公司”有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太陽能制鋅技術的工業化開發。同時我們將證明我們自主研發的液態金屬傳儲熱技術在光熱發電的效率和維護方面會比熔融鹽技術更有優勢。
我們所提供的并不是只在理想狀態下可行的“半成品”技術。我們的幾位核心工程師在服務和運行發電站及冶金工廠方面有超過2代人的經驗,并具有在中國的車間和中國工匠們一起工作的經驗。我們的測試成果并不是科學家在實驗室做的理論研究,而是能夠運用在實際操作中的工業化技術。
Ulrich Georg Bech簡介
目前擔任馬耳他威爾得有限公司和威爾得氫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總監。
身為歐洲先進材料專家,他曾為西門子汽輪機廠的高級材料工程師;曾為瑞士布朗勃法瑞公司(ABB集團前身),法國阿爾斯通和法國電力集團,德國福伊特水電集團,瑞士蘇爾壽集團,奧地利ANDRITZ集團的高溫材料設備供應商并提供咨詢服務。
他還是一名能源市場專家:作為能源領域專家,擔任德國經濟和科技部咨詢委員會的委員長達20余年。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技術,請與本網站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