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太陽能工程咨詢公司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sbp)為內蒙古烏拉特中旗100MW槽式光熱項目提供了EuroTrough集熱器,該項目是中國最大的商用槽式光熱項目。作為中國光熱首批示范項目之一,中船新能開發并建成了烏拉特項目,由龍騰光熱擔任該示范項目的集熱場技術提供方,龍騰光熱選擇了sbp來提供太陽能集熱器。sbp的EuroTrough集熱器在2010年獲得了SolarPACES技術創新獎。
根據中船新能提供的消息,烏拉特中旗槽式光熱項目于2020年1月首次并網發電,進行了3個月的調試,到12月,僅在一年內就達到了滿發目標。通常,光熱電站需要長達四年的時間才能提升到100%的運行水平。
在烏拉特,太陽能集熱場長2.6公里,寬1.7公里。它由352個回路組成,包括1686個獨立的太陽能集熱單元,每個單元長12m,寬5.8m。sbp現有的EuroTrough設計最初是針對50兆瓦的電站規模開發的,并已成功用于西班牙、埃及、印度、科威特以之前在中國的許多槽式光熱電站中,但是烏拉特項目提出了新的挑戰。
“僅僅將設計復制到烏拉特中旗100MW槽式光熱電站中是不經濟的,因為風力負荷極高,高海拔對氣壓的影響以及溫差大,從冬天的-45°C到夏季的超過30°C,因此必須進行重新設計。”太陽能基地工程師Axel Schweitzer說。
這些本地現場條件意味著EuroTrough集熱器需要進行詳盡的設計調整。后來,太陽能鏡場EPC龍騰光熱進行了結構和經濟優化,從而大大降低了集熱器所需的鋼質(為整個項目節約集熱場鋼材近4000噸)。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關鍵是要考慮使零部件多樣化,同時又要使制造和組裝簡單,龍騰光熱進一步優化了太陽能場布置,最重要的是,該場地的傾斜露臺降低了臺階高度。
龍騰光熱獲得了從招標到調試的整體工程服務。sbp sonne負責設計改型,完整的規格以及經過批準的質量檢查描述以及技術支持(包括當地工程監督)等部分工作。這個完整的軟件包是烏拉特項目成功的關鍵。太陽能場的成熟設計和質量跟蹤使得調試階段平穩快速通過,結果是烏拉特項目在創紀錄的時間內達到了100 MWe的全功率輸出。
因此,作為最大的EuroTrough項目,烏拉特中旗以最短的時間實現了100%的預期產出而取得了兩項值得注意的世界紀錄——集熱場一次流量平衡調節精度世界記錄、建設周期和調試周期最短的世界記錄。
注:本文章轉載自HeliosCSP,不代表本網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