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青海大學聚焦重點科研項目和社會發展需求,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營造創新氛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效凸顯,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高地,在打造清潔能源基地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近年來,青海大學在清潔能源領域實現新突破,在校園內建成了以世界上首座100kW光熱復合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為核心,全面融合地方新興產業的清潔能源協同創新平臺,是迄今為止國內高校中功能最完備、設備最齊整、技術最先進的清潔能源微能源網實驗平臺。
梅生偉是青海大學副校長新能源學院院長,今年也是他對口援青的第九個年頭。他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安全控制與新能源高效利用研究,在大型同步發電機抗擾控制、互聯電網災變防治和新能源高效利用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廣泛應用于電力、能源、國防等領域。
“長期以來,我們與梅教授團隊緊密合作,開展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高效利用方面的技術攻關及落地實踐,解決了電網運行中規劃難、調度難和穩控難的問題?!眹W青海電力調控中心主任方保民說。
2013年,梅生偉在青海大學建立起新能源學科,創立了新能源光伏產業研究中心和17000多平米的新能源產業試驗基地,該基地吸收了國內外最先進的太陽能前沿技術,并且在運行過程中持續為青海大學發揮清潔功能和清潔儲能等作用,為青海省新能源光伏產業發展提供技術與人才支撐。
梅生偉告訴記者:“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大清潔能源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和科研平臺建設,以新能源高端裝備與智慧運維工程研究中心和青海省清潔能源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為抓手,為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提供學科、技術和人才等全方位保障?!?/p>
“十三五”時期,青海大學圍繞三江源生態、高原農牧業、高原醫學、鹽湖化工、新金屬材料、新能源等重點優勢學科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重點科研項目,提升了服務經濟社會的支撐能力和影響力。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海大學將堅持“穩數量,進質量”的總基調,以科教深度融合,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堅持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成果轉移轉化三輪并驅的學研產用融合模式,努力實現優勢產業或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
“‘十四五’期間,我們重點圍繞學科優勢和短板弱項,重點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下功夫。我們盡可能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在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我們青海大學應有的貢獻?!鼻嗪4髮W副校長劉玉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