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第三屆)國際碳中和與綠色投資大會暨零碳中國城市峰會”上發布了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國”創新技術。其中,CSPPLAZA平臺常務委員會員單位——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多能聯儲零碳能源集成”創新技術上榜!
附: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國”創新技術
1.“虛擬電廠源荷互動”創新技術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是我國研究能碳融合技術較早的能源互聯網企業,通過虛擬電廠技術與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相結合,利用虛擬電廠實現對分布式能源及負荷的調控,實現“云-管-邊-端”能源互聯。虛擬電廠平臺覆蓋電網、通信、平臺、應用、用戶等層面,實現軟硬件深度融合以及能源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并支持多種用戶接入方式:從用戶數據中心接入、從用戶站端接入和從設備級接入。支持數據安全加密。既能減小區域負荷的峰谷差,又能通過對負荷和儲能的調控增加分布式能源的消納率,避免大規模的棄電。實現能源的最優調度,保障系統運行可靠性。
2.“新能源云”創新技術
新能源云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研發,將“大云物移智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價值鏈、全產業鏈、全生態圈業務深度融合,涵蓋源-網-荷-儲各環節,構建“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服務體系,圍繞新能源規劃、并網、消納、補貼等核心業務,為政府和各類企業提供線上一站式全環節服務,極大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和質效。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撐服務平臺設計形成了“碳公信、碳價值、碳研究、碳生態”四大應用體系,推出碳監測、碳效碼、碳金融、碳普惠、碳存證、碳實測等應用場景。打造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型能源數字經濟平臺。
3.“新型零碳模塊化重力儲能”創新技術
由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該技術可將風、光等各種新能源發出的電力,通過電動發電機組將復合材料重力塊提升至預定高度,從而將電能轉化為勢能存儲起來;在用電高峰時,將重力塊從預定高度垂直下放,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將勢能重新轉化為電能。技術創新點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模塊化、部署靈活、系統智能控制、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能量轉化效率高。整個能量轉換過程由人工智能算法及其系統自動控制,根據電網或用戶需求,實現全程自動化運作。
4.“光伏樹”創新技術
由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它是將光伏發電系統與各種仿生樹相結合,形成各種功能組合的多用途發電裝置,主要分為發電系統、儲能系統、控制系統、耗電系統。是光伏發電系統的高度智能集成,是普通光伏電站的高度濃縮,兼具發電、景觀、生活、扶貧等多種功能。
5.“異質結高效電池”創新技術
由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是隆基采用自主研發的摻鎵p型硅片制備的硅異質結電池(p-HJT)獲得效率新突破:在摻鎵p型全尺寸(M6,274.3cm2)單晶硅片上,隆基將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推高至26.12%。這是迄今為止p型硅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進一步驗證了低成本硅異質結量產技術的可行性。
6.“漂浮式風機島”創新技術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研發的新一代科技創新產品“OceanX”(藍色能動號)雙轉子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采用雙轉子結構,搭載兩臺明陽MySE8.3-180超緊湊半直驅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MW,可應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泛海域,安裝于中國南海海域。“OceanX”創新性地采用雙轉子、下風向、單點系泊、復合錨泊系統、翼型塔筒等設計形式,在提升機組發電量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平臺極限載荷,系統性地提高了漂浮式平臺的經濟性與穩定性。
7.“多維可控生物天然氣”創新技術
上海林海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多維可控技術體系”,在安徽阜南構建了縣域城鄉有機廢棄物全量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產業體系,開啟有機廢棄物全域全量化站田處理產業新模式,形成了沼氣、生物天然氣產業從“小、散、低”的“小舢板”模式走向生物天然氣產業集群式“航母化”發展格局。
8.“氨氫燃料電池發電”創新技術
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圍繞可再生能源與氫能產業相結合,其氨-氫燃料電池發電站,是一款以氨為燃料的清潔無碳發電成套裝置,裝置采用自主研發的新型低溫高效氨分解催化劑在線制氫,產生的氫氮混合氣直接供給氫燃料電池,實現氫的即產即用和安全高效發電。
9.“通威太陽能N型高效電池”創新技術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通威太陽能自2020年開始進行TOPCon電池研發工作,采用了自主研發、行業領先的PECVD多晶硅沉積技術路線,在射頻電場的作用下電離笑氣氧化硅片,以內延的方式在硅片表面生長出一層超薄的氧化硅作為少子阻擋層。目前通威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已超過25.1%,組件功率達到575W以上(182尺寸72片版型),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并有效解決了TOPCon量產條件下的諸多技術難點。
10.“多能聯儲零碳能源集成”創新技術
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是浙江省首個“光伏+熔鹽儲熱+液流儲電”示范項目,集熔鹽儲熱技術、液流電池儲電技術、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氫燃料電池技術等多種新能源發電和新型儲能技術于一體,通過對多種新能源和儲能技術的有機整合,為工廠提供電、冷、熱、壓縮空氣等動力,既滿足了廠區熱、電、氣多種用能需求,減少企業用能成本,又實現了能源清潔化、低碳化,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