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金塔縣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搶抓“雙碳”戰略機遇,以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帶動現代化工、裝備制造、礦業加工等制造業協同發展,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的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一是集聚資源稟賦優勢,加速構建千億級清潔能源基地。金塔縣坐擁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328小時,太陽能可開發利用小時數超2000小時,風能可開發利用小時數2800小時以上,高空風速6.98米/秒,地形開闊平坦,是全國太陽能輻射量最優越區域之一。目前已構建“光伏+光熱+風電+儲能+電網”五位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全縣建成、在建、擬建新能源裝機規模分別達395萬千瓦、300萬千瓦、980萬千瓦,總量突破1675萬千瓦。其中,中國綠發70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作為國家第二批“沙戈荒”基地中唯一“光熱+”試點,預計年均輸送清潔電力14.5億度,可滿足7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需求;巴丹吉林沙漠620萬千瓦風光電大基地等標志性項目加速推進,中核匯能160萬千瓦清潔能源保障、寶豐100萬千瓦風電、歐昊40萬千瓦風電等項目有序建設,形成“投產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十四五”后期及“十五五”期間規劃建設新能源裝機1820萬千瓦,力爭“十五五”期間建成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為酒泉市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全產業鏈大基地貢獻金塔力量。
二是優化電網架構體系,構筑新型電力能源樞紐。金塔750千伏變電站已投運,配套建成紅柳洼、白水泉等330千伏變電站5座,110千伏變電站12座,形成“高壓匯集、分層接入”的電網架構,有效支撐中核50萬千瓦、中光70萬千瓦“光熱+光伏”等項目并網。隴電入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納入國家電網規劃,外送通道金塔起點換流站已于2025年4月底獲批,計劃年內動工;巴丹吉林沙漠二回外送通道啟動規劃,同步布局北山2#750千伏變電站,“本地消納+外送通道”雙輪驅動格局逐步成型。儲能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引進晶科電力、寧夏寶豐等儲能項目,儲能裝機規模達1930兆瓦/6760兆瓦時。其中,晶曦280兆瓦/560兆瓦時獨立共享儲能電站投運,匯升200兆瓦/800兆瓦時獨立共享儲能項目已建成正在啟動并網,“風光儲”多能互補體系基本建成。2025年1-5月新能源企業累計發電量9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2.4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1.42萬千瓦時。
三是產業配套耦合發展,牽引集群化效應日益呈現。現代化工產業向“精”延展。北河灣循環經濟產業園作為省級化工園區,依托新能源電力優勢,落地金源焦化、宇迪醫藥等規上化工企業12戶,形成煤化工、醫藥中間體、染料及農藥原藥中間體四大產業體系,推動化工產業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氫能、裝備制造產業破局起勢。圍繞氫能、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發展,對接引進玉門油田氫能產業鏈、粵水電新能源光伏綠電制儲輸氫一體化、中咨海外咨詢有限公司退役風電光伏循環利用綠電零碳示范等項目,目前正在開展項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加速構建“綠電-綠氫-高端制造”產業生態鏈。礦產品加工業向“綠”轉型。借助新能源電力替代傳統能源,推動16戶礦產品加工企業實施節能技改,礦產品、煤炭生產能力分別達126萬噸/年、30萬噸/年,石材加工能力達2000萬平方米/年,實現資源利用效率與綠色發展水平雙提升。產業協同效應深度釋放。新能源與核關聯、航天航空產業深度耦合,核產業園依托穩定綠電供應,加快中核氪-85氣體收集、鳳麟核鉛基堆“核電寶”等項目落地;酒泉航天產業園借助新能源電力保障,推進商業火箭總裝測試廠房、低溫燃料貯箱生產等項目建設,形成“新能源+高科技”產業生態。
四是經濟拉動作用成為縣域發展核心引擎。2025年1-5月,能源領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53億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53.8%;新能源發電企業發電量9億千瓦時,實現產值1.77億元。全縣工業經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一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增長10.2%;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5.5億元,增長14.8%;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29.1%,其中新能源及關聯制造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60%,綠色能源矩陣成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金塔縣正以“風光”速度推動新能源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通過構建“發輸儲用”一體化綠色能源體系,加速推進“新能源+”產業融合,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綠色動能。